震驚!區塊鏈借貸竟有如此「潛規則」,99%的人都不知道!

author 阅读:57 2025-03-22 07:07:10 评论:0

鏈上借貸的潛力與現狀

鏈上借貸協議,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基石,其核心願景是打破地域限制,為全球的個人和企業提供公平的資本獲取機會。這種模式旨在構建一個更具包容性和效率的資本市場,進而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與繁榮。

雖然鏈上借貸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但目前其主要用戶群體仍然集中在加密貨幣領域,且用途主要集中於投機性交易。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市場規模的擴展。

在短短幾年內,鏈上借貸市場已經從最初的概念階段發展成為擁有多個經過市場驗證的協議的成熟生態系統。這些協議經歷了多次市場波動的考驗,並且保持了良好的運營記錄,未出現大規模的壞賬。截至目前,這些協議已經吸引了總計 437 億美元的存款,並發放了 186 億美元的未償貸款。

來源:DefiLlama

來源:Artemis

目前,鏈上借貸協議的主要需求來源包括:

  • 投機交易: 加密貨幣投資者利用槓桿效應,借入資金以購買更多的加密資產。例如,他們可能以比特幣(BTC)作為抵押品,借入美元穩定幣(USDC),然後用這些USDC再次購買比特幣,甚至重複此過程多次以提高槓桿倍數。
  • 流動性獲取: 投資者通過借貸獲取加密資產的流動性,而無需出售其持有的資產。這有助於他們避免潛在的資本利得稅(具體取決於其所在地區的法律法規)。
  • 套利閃電貸: 這是一種極短期的貸款(在同一個區塊鏈交易中完成借入和償還),主要被套利交易者用於利用市場上短暫的價格差異並進行價格修正。

這些應用場景主要服務於加密貨幣原生用戶,並且以投機性行為為主。然而,鏈上借貸的最終目標遠不止於此。

與全球未償債務總額 320 萬億美元,或家庭和非金融企業的貸款總額 120 萬億美元相比,鏈上借貸協議當前的 186 億美元未償貸款僅僅佔據了極小的比例。

來源:國際金融協會全球債務監測

隨著鏈上借貸逐漸轉向更具生產力的資本用途,例如支持小企業融資、個人購車或購房貸款等,其潛在市場規模(TAM)有望實現數個數量級的增長。

擴展鏈上借貸:抵押資產與低抵押借貸

為了提升鏈上借貸的實用性,需要進行兩項關鍵的改進:擴大抵押資產的範圍和推動超低額抵押借貸。

擴大抵押資產範圍

目前,鏈上借貸僅接受少數幾種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品,這極大地限制了潛在借款人的數量。此外,為了應對加密資產的高波動性,現有的鏈上借貸協議通常要求高達2倍或更高的抵押率,這進一步抑制了借貸需求。

擴大可接受的抵押資產範圍不僅可以吸引更多投資者使用其投資組合進行借貸,還可以提高鏈上借貸協議的放貸能力。

推動低額抵押借貸

目前,大多數鏈上借貸協議都採用超額抵押模式,即借款人必須提供價值高於借款金額的抵押資產。這種模式導致資本利用效率低下,使得許多實際應用場景(如小企業融資)難以實現。

通過採用超低額抵押借貸,鏈上借貸可以覆蓋更廣泛的借款人群體,進一步提升其實用性。

上述改進措施的實現難度各不相同,其中一些相對容易實施,而另一些則會帶來新的挑戰。然而,優化過程可以從易到難,逐步推進。

此外,固定利率借貸也是鏈上借貸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特性。但由於可以通過第三方承擔借款人的利率風險(如通過利率掉期或借貸雙方的定制協議)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本文不作詳細討論(目前已有協議,如Notional,提供固定利率借貸服務)。

擴大抵押資產範圍

與全球其他資產類別相比,例如公共股權市場(124萬億美元)、固定收益市場(140萬億美元)和房地產市場(380萬億美元),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僅為3萬億美元,僅佔全球金融資產的一小部分。因此,將抵押品範圍限制在部分加密資產上,大大限制了鏈上借貸的增長,尤其是在抵押要求高達2倍甚至更高以補償加密資產的高波動性時。

將資產代幣化與鏈上借貸結合,使投資者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其整個投資組合進行借貸,而不僅限於加密資產的一個小部分,從而拓寬潛在借款人的範圍。

擴大抵押資產範圍的第一步可能會從流動性高、交易頻繁的資產(如股票、貨幣市場基金、債券等)開始,這類資產對現有的借貸協議影響較小,改動成本較低。然而,監管審批的速度將成為該領域增長的主要限制因素。

長期來看,擴大到流動性較低的實物資產(如代幣化房地產所有權)將提供巨大的增長潛力,但也會帶來新的挑戰,例如如何有效管理這些資產的債務頭寸。

最終,鏈上借貸可能會發展到抵押房產進行按揭貸款的程度,即貸款發放、房產購買、以及房產存入借貸協議作為抵押品可以在一個區塊內原子性完成。同樣,企業也可以通過借貸協議進行融資,例如購買工廠設備並同時將其作為抵押品存入協議。

推動低額抵押借貸

目前,大多數鏈上借貸協議都採用超額抵押模式,即借款人必須提供的抵押資產價值高於借款金額。這種模式雖然確保了貸方的安全,但也導致資本利用效率低下,使得許多實際應用場景(如小企業營運資金貸款)難以實現。

在加密行業內,低額抵押借貸的初期需求可能會來自做市商和其他加密原生機構,這些機構在中心化借貸平台(如BlockFi、Genesis、Celsius)倒閉後,仍然需要融資渠道。然而,早期的去中心化低額抵押借貸嘗試(如Goldfinch和Maple)大多將借貸邏輯放在鏈下處理,或者最終轉向了超額抵押模式。

一個值得關注的新項目是Wildcat Finance,它試圖在保留更多鏈上組件的同時,重新引入低額抵押借貸。Wildcat僅作為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匹配引擎,由貸款人自行評估借款人的信用風險,而非依賴於鏈下的信用審核流程。

在加密行業之外,低額抵押借貸已經廣泛應用於個人貸款(如信用卡債務、BNPL先買後付)和商業借貸(如營運資金貸款、小額信貸、貿易融資和企業信用額度)。

鏈上借貸產品的最大增長機會在於那些傳統銀行無法有效覆蓋的市場,例如:

  1. 個人借貸市場: 近年來,非傳統貸款機構在個人低額抵押貸款市場中的份額持續增加,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中。鏈上借貸可以作為這種趨勢的自然延伸,為消費者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貸款利率。

  2. 小企業融資: 由於貸款金額較小,大型銀行往往不願向小企業提供貸款,無論是用於業務擴張還是營運資金。鏈上借貸可以填補這一空白,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融資渠道。

鏈上借貸擴展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儘管擴大抵押資產範圍和推動低額抵押借貸將大幅擴大鏈上借貸的潛在用戶群,並支持更多高效的金融應用,但它們也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挑戰,包括:

非流動性資產支持的債務頭寸處理

加密資產24/7全天候交易,其他流動性較高的資產(如股票、債券)則通常在周一至周五交易,但非流動性資產(如房地產、藝術品)的價格更新頻率遠低於此。價格更新的不規律性會使債務頭寸的管理更加複雜,尤其是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時期。

物理抵押資產的清算問題

雖然實物資產的所有權可以通過代幣化的方式映射到鏈上,但其清算過程遠比鏈上資產複雜。例如,在代幣化房地產的場景下,資產所有者可能會拒絕騰出房產,甚至需要通過法律程序才能執行清算。

鑑於鏈上借貸協議(以及個體貸款人)無法直接處理清算過程,一種解決方案是將清算權折價出售給本地的債務催收機構,由其負責處理清算事務。這類機制需要與現實世界的法律體系深度結合,以確保資產變現的可行性。

風險溢價的確定

違約風險是借貸業務的一部分,但這種風險應反映在風險溢價中(即在無風險利率基礎上增加的額外利率)。特別是在低額抵押貸款領域,準確評估借款人的違約風險至關重要。

目前已有多種工具可以用於估算違約風險,取決於借款人類別:

  • 個人借款人: Web證明、零知識證明(ZKP)和去中心化身份協議(DID)可幫助個人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證明其信用評分、收入狀況、就業情況等。
  • 企業借款人: 通過整合主流會計軟件和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企業可以在鏈上證明其現金流、資產負債表等財務狀況。未來,如果金融數據完全鏈上化,公司財務信息可以直接與借貸協議或第三方信用評級服務無縫集成,以更去信任化的方式評估信用風險。

去中心化信用風險模型

傳統銀行依賴於內部用戶數據和外部公開數據訓練信用風險模型,以評估借款人的違約概率。然而,這種數據孤島效應帶來了兩大問題:新進入者難以競爭,因為他們無法訪問同等規模的數據集。數據的去中心化處理難度較大,因為信用評估模型不能由單一實體控制,同時用戶數據必須保持隱私性。

幸運的是,去中心化訓練與隱私計算領域正在快速發展,未來的去中心化協議有望利用這些技術訓練信用風險模型,並以隱私保護的方式執行推理計算,從而在鏈上實現更公平、高效的信用評估體系。

其他挑戰包括鏈上隱私、隨著抵押品池擴大而調整風險參數、法規遵從性以及更容易將借入的收益用於現實世界的效用。

總結與展望:鏈上借貸的未來

過去幾年,鏈上借貸協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它們尚未真正發揮出其全部潛力。

下一階段的鏈上借貸將更加激動人心:協議將逐步從以加密原生和投機為主的場景過渡到更加高效和現實世界相關的金融應用。

最終,鏈上借貸將幫助消除金融不平等,讓所有企業和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平等地獲得資本。正如Theia Research所總結的:“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淨息差壓縮至資本成本的金融體系”。

這將是一個值得奮鬥的目標!

本文 zebra091.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zebra091.com/post/1679.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