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股份:低价定增背后的“抄底”疑云
金博股份低价增发疑云:谁在寒冬中“抄底”?
作者:一位关注光伏行业的普通投资者
金博股份(688598.SH)最近搞了一出“低价定增”的大戏,主角是实控人廖寄乔控制的金博集团。说是要以18.65元/股的价格,认购1亿元的股份,用来补充流动资金。这价格,比前一天的收盘价直接打了七折,让我等小散心里五味杂陈。
“小巨人”的陨落与自救?
想当年,金博股份也是风光无限,顶着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光环,靠着光伏碳基热场材料的国产替代,营收增速一度突破200%。股价更是扶摇直上,最高冲到424元/股。可好景不长,光伏行业这几年“内卷”严重,供需失衡,价格战打得火热,下游的硅片厂商都亏得一塌糊涂,金博股份自然也跟着遭殃。
2024年上半年,光伏产品收入直接腰斩,毛利率更是惨不忍睹,从60%的高峰跌到不足3%。隆基绿能(601012.SH)、TCL中环(002129.SZ)这些大客户,隔三差五地降价限产,金博股份的日子能好过吗?
为了摆脱困境,金博股份也尝试转型,搞起了半导体、锂电碳陶制动盘等新业务。但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半导体业务占比太小,锂电业务倒是增长了不少,但毛利率却是负的!这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老话:“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让人唏嘘的是,2024年,金博股份因为光伏库存积压,一口气计提了5.5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全年亏损7.76亿元。要知道,这家公司在两年前刚募集了31.03亿元,说是要扩产和补充流动资金。钱呢?都打水漂了吗?
低负债率下的“缺钱”?
问题来了,金博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并不高,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只有12.89%,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按理说,账上应该不缺钱才对。那为什么还要搞这么一出“低价定增”呢?
金博股份给出的理由是:“增强公司资金实力,把握行业发展机会,支撑公司战略发展;巩固控股地位,维护经营稳定,提升市场信心。” 听起来冠冕堂皇,但细细琢磨,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让我想到A股市场里一些常见的“套路”。有些上市公司,表面上说要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上却是为了给大股东输送利益,或者是在二级市场上“割韭菜”。当然,我并不是说金博股份一定是这样,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再说了,18.65元/股的增发价格,虽然比历史最低价高了一些,但考虑到公司已经经历过一轮反弹,这个价格仍然偏低。这让我想起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现在光伏行业正处于寒冬期,实控人选择在这个时候低价增发,是不是意味着他在“抄底”呢?
当然,实控人逆市注资,也可能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表明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再加上金博股份在锂电、碳陶等新领域的技术突破,或许真的能为公司带来转机。但最终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总之,金博股份的这出“低价定增”大戏,充满了悬念和争议。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我希望公司能够坦诚透明地披露相关信息,不要让投资者们雾里看花。毕竟,在资本市场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基石。
本文 zebra091.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zebra091.com/post/163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