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女王”周群飞再战港股:千亿帝国背后的豪赌!

author 阅读:61 2025-03-15 10:18:59 评论:0

蓝思科技启动赴港上市计划:剑指全球化与新兴赛道

消费电子领域的隐形冠军——蓝思科技,正式宣布启动赴港上市计划,此举无疑为A股赴港上市的队伍再添一员猛将。 这家市值近1300亿人民币的巨头企业,希望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其全球化产能的扩张,并积极布局AI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战略赛道。 在“玻璃女王”周群飞的掌舵下,蓝思科技此番登陆港股,无疑将开启一轮新的资本运作。

A股“老将”再战港股:募资意在全球扩张与多元布局

蓝思科技此番计划登陆港交所,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其募集资金又将用于何处?

瞄准港交所:融资助力全球化与智能化升级

3月12日,蓝思科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 根据公告,此次赴港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化产能布局、智能制造升级、新兴领域拓展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近年来,在创始人周群飞的带领下,蓝思科技不断推进全球化和多元化布局,力图寻找新的增长点。

加码全球布局:越南二期项目服务高端客户

蓝思科技的全球化步伐由来已久。 早在2017年,公司就已通过收购越南胜华的资产,成立越南蓝思,并于2018年开始大规模投产。 2019年,蓝思国际更是对越南蓝思追加投资1.5亿美元,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和生产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蓝思科技长期以来都是苹果公司的玻璃触摸屏供应商。

2024年,蓝思科技启动了越南二期项目,该项目建筑面积达31.4万平方米,配备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旨在为苹果、特斯拉等高端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主要产品涵盖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零组件,并为下游客户提供就近配套服务。 此外,蓝思科技还在墨西哥投资了汽车项目。

对于蓝思科技而言,全球化布局不仅仅是产能的转移,更是技术生态的延伸。 公司计划依托H股募资,强化“研发前移”,在北美、德国、日韩等地设立技术服务中心,构建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研发协作体系。 数据显示,蓝思科技的国外销售收入占比一直较高。 2022年和2023年,来自国外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82.66亿元和368.07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1.94%和67.55%。 蓝思科技的客户名单中不乏海外巨头,如苹果、三星、谷歌、Meta、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等。 公司也曾公开表示,在海外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能够快速响应并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研发、生产和服务需求。

借力港股: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国际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初以来,已有超过10家A股公司首次公告赴港上市计划,这背后是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后,国际投资者对相关资产认可度不断提高的体现。 在此背景下,选择赴港上市,无疑能够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

多元化战略下的挑战:依赖苹果与盈利隐忧

蓝思科技此次赴港上市,除了全球化布局的考量,或许也有着为其多元化战略铺路的想法。

多赛道布局:机器人、AI眼镜、新能源汽车齐头并进

依托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优势,蓝思科技在机器人、AI眼镜、新能源车等前沿赛道均有布局,并与智元机器人、灵伴科技等头部企业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传统智能终端+新兴科技领域”的双轮驱动格局。

具体来看,2025年1月,公司向智元机器人批量交付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2月,公司又与灵伴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长沙量产Rokid AI眼镜,预计为2025年全球AI眼镜爆发式出货(400万-1200万台)提供核心支撑。

事实上,蓝思科技早在2016年便已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 蓝思科技中国区总裁、董秘江南表示,目前公司已攻克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核心部件技术,并与头部企业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向家庭服务、医疗养老等场景延伸。

在新能源汽车方向,蓝思科技已与30余家国内外新能源及豪华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形成了覆盖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生态网。 具体来看,蓝思科技是特斯拉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提供智能控制屏、B柱等关键部件;与宝马、奔驰、保时捷合作车载中控屏及仪表盘组件;切入比亚迪供应链供应车载电子玻璃,并为蔚来、理想、小米汽车提供智能座舱屏幕及结构件。

业绩依赖苹果:亟需摆脱“果链”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智能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产品的营收小幅上升至27.16亿,但是其贡献的利润却由2023年同期的4.97亿,大幅下降至2.64亿,毛利率也由21.79%下降至9.7%。

尽管蓝思科技不断加大多元化布局的力度,但目前来看,公司的经营状况依旧与苹果高度关联。 从最近的年报数据看,2023年来自苹果的销售额高达315.12亿,营收占比达到了57.83%,而第二、第三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5.55%和3.63%。 此外,相较于2023年末,202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智能手机及电脑类产品的营收占比也小幅上升至83.21%。

对于蓝思科技来说,改善过度依赖苹果的现状,开启多元化布局相当有必要。 因为,为满足苹果定制化需求,果链企业需要持续投入固定资产,蓝思科技也不例外。

重资产模式:潜在的资产减值风险

从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固定资产规模达到了358.31亿,占到公司总资产的48.48%,并且固定资产的规模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重资产模式下,如果被踢出供应链,蓝思科技无疑将面临巨额资产减值风险。

“玻璃女王”周群飞:从代工到多元化的资本棋局

无论是蓝思科技和苹果的结缘,还是当下的多元化战略,都离不开“玻璃女王”周群飞的运筹帷幄。

草根逆袭:从打工妹到科技巨头掌门人

周群飞的故事堪称中国商界的“逆袭神话”。 1970年,周群飞出生于湖南湘乡的贫困山村,5岁丧母,父亲因意外双目失明,家庭重担早早压在她稚嫩的肩头。 15岁时,周群飞辍学随亲戚南下深圳打工,进入澳亚光学工厂切割手表玻璃。

彼时,即便白天需要工作16小时,但周群飞仍挤出晚上的休息时间在大学旁听课程,自学会计、电脑和报关等技能。

抓住机遇:联手苹果,成就“玻璃女王”

命运的转折始于1993年,周群飞抵押全部家当,与家人租下民房创立恒生玻璃表面厂。 初期为钟表加工玻璃,但利润微薄。 直到2003年摩托罗拉推出翻盖手机V3时,她敏锐地抓住了机遇,三天三夜攻关离子交换技术,成功研发出抗摔防刮的玻璃屏幕,突破行业跌落测试标准,赢得了首笔手机订单。

2007年,周群飞更是直接“拿下”苹果,蓝思科技彻底进入发展快车道。 这一年,多点触控技术进入应用领域,苹果希望通过应用多点触控技术,对智能手机行业形成巨大的冲击,甚至改写智能手机的行业规则。 然而,此前与苹果一直有合作的日本、台湾代工厂商都束手无策。

此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专利、设备和技术的蓝思科技站了出来。 经过多方介绍,苹果找到了蓝思科技,最终蓝思科技满足了苹果的严苛标准,自此便和苹果达成了长期合作。 从第一代iPhone到最新的iPhone8、iPhoneX等一系列产品,苹果一直使用蓝思科技的手机玻璃屏。

之后,蓝思科技伴随智能手机浪潮崛起,2015年上市首日市值突破300亿,周群飞以500亿身家登顶中国女首富。 近年来,蓝思科技更是在其带领下,不断布局新能源汽车玻璃与智能座舱,打入特斯拉、宝马等供应链。

再出发:赴港上市,助力未来布局

对于周群飞来说,此次赴港计划如果能够顺利进行,无疑有利于其下一步的战略布局。

本文 zebra091.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zebra091.com/post/1643.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